已投产企业约460余家(其中,规上企业133家),电子信息、精密制造、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,工业、进出口、科技型企业等均占全市总量超1/3。2021年,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7.73亿元,同比增长9.4%;规上工业增加值133.31亿元,同比增长15.2%;税收完成13.5亿元,同比增长9.4%;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.12%;进出口完成108.5亿元;实际利用外资1.79亿元,同比增长4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.67亿元,同比增长7.8 %。
“国字号”5家(河源市创业孵化基地、河源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,河源广工大众创空间,河源兴河众创空间,国家通讯终端检测中心),重大创新创业基地3个(深河金地创谷、创智产业园、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),科研院所9个(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、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、深圳大学湾区河源研究院、广师大河源研究院、天津大学精密仪器院士工作站、天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、鹏城实验室大湾区未来网络实验与应用环境河源节点、河源市湾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,及即将落户的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广东分中心),创新创业氛围浓厚。
加快构筑人才引进、培育、激励、服务“四位一体”工作体系,打造人才集聚高地,出台创新驱动发展、人才优先发展以及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扶持政策“黄金二十三条”等人才政策,每年投入资金超5000万元,从学历提升、职级晋升、购房补贴、高管乘坐高铁车票报销等方面加大培育和服务力度,给予不同层次人才相应的平台和精神、物质奖励,约95%企业和80%的高层次和高级技术人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。
坚持以产为先、以城为重,产城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,学校、医院、文化娱乐、体育休闲、交通、商业、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。持续增加幼儿园、中小学学位,公立九年一贯制区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位列源城前茅,是2020年全市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单位,可提供优质学位;市人民医院深河门诊部坐落园区,与市人民医院共享医生资源,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;中昂、敏捷等高品质商品房持续进驻,房价约6000元,低于市区约2000元;中央活力区加快建设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提升,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。